返回顶部
联系电话
0556-4557889

刘畈乡:竹产业成为群众致富的“绿色银行”

人气:872   加入收藏

乡村振兴,产业先行。近年来,刘畈乡立足资源禀赋,突出抓好竹林抚育、林下种养业、竹产品加工等工作,不断提升竹产业综合效益,促进竹产业可持续发展,按下绿色发展快捷键。

立“竹”资源,带动群众就业增收

7.jpg

“您送来的竹子已经称重了,按照460元一吨的价格计算,今天这批竹子给您170元,现金结算。”10月11日,走进位于刘畈乡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的太湖县绿健园竹业有限公司,工厂负责人刘海峰对运送竹子原料的村民说。

刘畈村韦屋组村民杨加旺拿着收入,笑得合不拢嘴:“我家的竹林有不少竹子,以前只能卖到外地,还卖不到好价钱,现在家门口就能收购,以后家里又多了一笔收入。”

刘畈乡盛产竹子,竹材资源丰富,过去守着这座“绿色银行”,却不易变现,如今,随着竹子加工厂的落地建设,开工近一个月以来,像杨加旺这样得到实惠的村民越来越多。

下午4点,厂房外,一排排竹签整齐铺放在阳光下晾晒。厂房内,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,工人正在生产线上紧张有序作业,赶制订单产品。

工厂建起来了,群众最先得到实惠。在此就业的栗树村村民胡志诚介绍:“我曾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,在政府的帮助下脱了贫,现在不用出远门,就近在加工厂上班,收入能达到150元每天,生活越来越有滋有味了。”

创业不忘初心,带领群众共同致富

竹子加工厂开工以来,各项生产已步入正轨。刘海峰指着阳光下晾晒的竹产品,一一介绍,“毛竹送来之后,要截成短条,切割成竹片,再进行熏制,最后晒干,经过这些程序就做成了粗细不一的竹签,这些细的竹签是用来制作棉签、烧烤签、牙签的,那边粗的竹签是制作一次性筷子的,剩下的竹屑和竹子废料还能二次销售,也是一笔收入。”

据了解,目前该加工厂每日处理毛竹15吨,开工以来共计加工毛竹300吨,加工的竹产品销往潜山、阜阳等地,目前工厂毛收益达15万元。

谈到创业初心,刘海峰说道:“我受父亲影响,对农业一直情有独钟,家里承包了2000亩的竹林,目前已经进入盛产期,周围与我家一样发展竹林的不在少数,如果开个竹产品加工厂,就能将这些竹林资源有效利用起来,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。”

政府得知其想法后,一直积极联系,帮助对接相关业务,并提供政策优惠,今年9月中旬,太湖县绿健园竹业有限公司正式开工,辐射带动周边15名工人就近就业,实现了就业增收。

目前工厂各项生产经营正常运行,展望未来,刘海峰说:“等工厂稳定之后,年底打算采购一批烘干设备,避免因雨水天气影响正常生产,今后工厂将加强对外营销,逐渐从粗加工转型走向深加工的路子。”

做好“竹文章”,推动产业融合发展

在刘畈乡农民工返乡创业园,与竹产业相关的还有一家竹笋加工厂。围绕竹产业,山上竹林可发展成绿色风景,育林几年即可挖竹笋,盛产期可砍伐竹子出售原料,加工竹产业带动群众就业增收,如今,刘畈人对竹产业有了新的期待和梦想。

“刘畈乡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绿色资源,我们按照‘红色’+‘绿色’的发展思路,鼓励创新和传承竹工艺,引导群众发展竹编产业,努力打造手工艺品一条街,提升竹子的生态、旅游功能,让文化留住游客,将资源变成真金白银,助力乡村振兴。”刘畈乡党委书记方毅说。(王燕)